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
组织机构
院部设置
招生就业
校园文化
您的位置:  学校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艺术设计学院】非遗传承・民歌润心・艺术赋美——师生赴嘉禾开展伴嫁歌非遗考察
发布时间:2025-10-27 09:41   作者:管理员   来源:   分享到:

10月24日,艺术设计学院音乐教育专业61名师生来到嘉禾县,开展以“非遗传承・民歌润心・艺术赋美”为主题的嘉禾伴嫁歌非遗文化与音乐艺术融合考察活动,进行“校地联动、沉浸式体验、专业化学习”的非遗教育实践。

考察首站聚焦晋屏镇雷公井村嘉禾伴嫁歌传承基地。在专业讲解员引导下,师生们先后走进“教耕堂”“伴嫁堂”“婚嫁堂”等承载地方民俗记忆的建筑,通过实物陈列、场景复原,系统梳理嘉禾伴嫁歌与当地婚嫁文化的历史脉络。随后,当地伴嫁队带来的原生态展演将氛围推向高潮——《打起锣鼓闹起台》《耍歌好唱口难开》《团团圆圆唱个歌》《半升绿豆》等经典伴嫁歌接连唱响,“把盏舞”“走马舞”等充满生活气息的伴嫁舞轮番上演,生动诠释了嘉禾伴嫁歌“以歌叙事、以舞传情”的艺术精髓。

师生们不仅驻足聆听、记录曲谱与表演细节,更主动参与互动:跟随传承人学唱衬词、模仿舞蹈姿态,在一唱一和、一招一式中,真切体会到伴嫁歌中蕴含的婚嫁礼仪、情感表达与民俗智慧。

学生吴建坤表示:“原生态的演唱没有华丽的伴奏,却充满了最质朴的情感,这让我对‘民间音乐源于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午后,考察队伍前往嘉禾县文化馆群星剧场,参与由嘉禾伴嫁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主讲的专题讲座。传承人围绕伴嫁歌的“历史渊源、文化意韵、表演程式、音乐特点、演唱技巧”五大核心维度展开讲解,结合《娘喊女回》《卖酒酒》等经典作品的内涵解读,帮助师生厘清伴嫁歌从“婚嫁仪式载体”到“非遗文化符号”的演变逻辑。

在“经典作品学唱”实践环节,师生们在传承人的带领下逐句学唱《请哥哥买东西》《敬酒歌》,重点掌握了伴嫁歌“多衬词、即兴性、方言化”的演唱要领。

2024级学生陈佳佳在课后分享:“以前在课堂上只听过伴嫁歌的片段,这次能跟着传承人学唱完整曲目,还掌握了方言发音的技巧,这些鲜活素材对今后的音乐教学和创作太有帮助了。”

带队老师刘蔚表示,此类“理论+实践”的学习模式,有效打通了课堂理论与民间音乐实践的壁垒,为学生今后从事音乐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本次考察是学院践行“非遗+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深化校地文化育人合作的一次生动实践。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与地方文旅部门、非遗保护中心的合作,搭建“非遗文化教学实践基地”,推动非遗课程进校园、传承人进课堂,让更多学生成为非遗传承的“青春力量”,助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供稿:刘蔚 审核:罗名清 核发:宣传统战部

地址:郴州市南岭大道180号  
电话:0735-2295666(招生就业)  0735-2357828(办公室) 
湘ICP备20001847号-1
邮编:423000           联系邮箱: contact@xnye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