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静源(1900—1925)。郴县(今苏仙区)良田二渡水人。早年就读于湖南衡阳第三师范学校。1919年与蒋先云等一起组织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为负责人之一,并参加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湖南“驱张”运动。1921年10月 , 毛泽东亲自介绍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郴县的第一个共产党员。1924年春,受中共湘区委员会派遣,赴安源路矿主办第七工人子弟学校,兼任工人俱乐部株洲办事处主任,秘密从事工人运动,组织工人罢工游行。1925年当选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副主任。同年9月被捕,受尽酷刑,坚强不屈。10月被杀害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门前,时年25岁。黄静源牺牲后,安源工人冒死将他的遗体抢出,后在长沙举行公祭大会,数万人前往哀悼,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负责人李维汉、夏曦参加抬棺游行,遗体归葬岳麓山。
-
10月10日,小学教育专业五年制的21级、22级以及三年制23级的1068名学生走进湘南学院附小、湘南幼专附属小学、东风小学、福泉小学、同福小学以及竹园小学,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教育认识实习。活动期间,学生们深入小学一线课堂,与小学老师们面对面交流,感受到了当“老师”的滋味。实习生们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走进了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听了不同的课程。上课时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下课时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从各个环节和活动中仔细观察、认真学习,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感受教育工作的严谨与温暖,用耐心和爱心温暖着每个孩子,在一天的课程中领悟了教育的魅力与感染力。△实习生在竹园小学观摩语文展示课《中国少年说》△实习生在报告厅认真观摩展示课并记录△实习生在东风小学教室中观摩学习△实习生在同福小学参与剪影课堂教学活动△实习生与我校带队老师分享心得学院领导班子带队前往了各个小学进行巡查督导,在与实习学校领导、带队老师、学生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认识实习的情况,以及指导学生认识实习以达到实习效果最优化。△小学教育学院院长蔡胜平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2024年6月4日,湘南幼专思政课教学部组织师生走进郴州市永兴县黄克诚故居和板梁古村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红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学生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红色足迹,风采追忆。下午2点30分,师生们来到了黄克诚故居,怀着对开国大将黄克诚的崇敬之情,跟随讲解员的步伐从一幅幅感人的历史图片和珍贵的资料中追忆黄克诚大将的光辉一生。同学们被一篇在1957年报纸上发表的报道《黄克诚大将写信勉励侄儿黄中道考不上大学就参加农业生产》所吸引,又被他制定了“三不”家规,即“不准动用公家的汽车,不准找工作人员帮自己办事,不准靠我的什么关系走后门”所震撼。黄克诚大将一身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实事求是,敢于说真话实话的高尚情操深深印刻在每一个同学脑海,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古村风韵,文化传承。下午4点,师生们寻迹板梁古村。板梁古村被誉为“ 湘南第一古村
-
红军借据1996年暮春的一天,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官亨村村民胡运海,正准备砌一个新灶,无意之中从墙洞里挖出了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打开铁盒,里面有一张发黄的借据。大意是:向胡四德(胡运海的爷爷)家借稻谷105担,生猪3头、重量503斤,鸡12只、重量42斤。落款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叶祖令,1934年。胡运海挖到红军借据的消息不胫而走,香港收藏商闻讯前来高价购买,胡运海谢绝了,并将此事报告了村干部。村里立即上报县人武部、民政局,同时给中央、省、市民政部门去信。不久,便收到了回音:“据查实,写借据的叶祖令同志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司务长,于 1934年12月在长征路上作战时英勇牺牲,时年28岁……”那么,这张借据又是怎么回事呢?1934年11月6日,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汝城县延寿乡。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当地瑶民急忙赶着鸡鸭牛猪,扛着稻谷,向偏僻无人的山谷逃去。为了消除群众的疑虑,红军在宗祠、学校旁自扎草棚,并严令各连队不得在农户家借宿,更不得私拿农户的一钱一物。瑶民开始慢慢地了解了红军部队,东躲
-
今日,重阳!
-
10月10日,小学教育专业五年制的21级、22级以及三年制23级的1068名学生走进湘南学院附小、湘南幼专附属小学、东风小学、福泉小学、同福小学以及竹园小学,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教育认识实习。活动期间,学生们深入小学一线课堂,与小学老师们面对面交流,感受到了当“老师”的滋味。实习生们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走进了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听了不同的课程。上课时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下课时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从各个环节和活动中仔细观察、认真学习,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感受教育工作的严谨与温暖,用耐心和爱心温暖着每个孩子,在一天的课程中领悟了教育的魅力与感染力。△实习生在竹园小学观摩语文展示课《中国少年说》△实习生在报告厅认真观摩展示课并记录△实习生在东风小学教室中观摩学习△实习生在同福小学参与剪影课堂教学活动△实习生与我校带队老师分享心得学院领导班子带队前往了各个小学进行巡查督导,在与实习学校领导、带队老师、学生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认识实习的情况,以及指导学生认识实习以达到实习效果最优化。△小学教育学院院长蔡胜平
-
欧阳海(1939—1963)。桂阳县沙溪公社凤凰村(现欧阳海镇欧阳海村)人,1939年出生,1958年参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140师183团3连战士,班长,共产党员。1963年11月18日在沿京广线野营训练时,一匹烈马受惊窜上铁路,眼见282次列车和几百名旅客危险在即,欧阳海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推马出路,而自己受伤牺牲,年仅24岁。欧阳海牺牲后,中央军委为其追记一等功,广州军区追授欧阳海“五好战士标兵”、“爱民模范”等荣誉称号,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欧阳海班”,并号召全军指战员学习欧阳海同志的崇高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朱德、董必武、贺龙、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高度赞扬他的英雄行为。欧阳海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家乡人民将水库、广场、学校、道路等冠以“欧阳海”之名,寄托对这位爱民模范的无限思念和崇敬。
-
2023年12月13日,湘南幼专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部将一堂题为“探寻711印记弘扬中国精神”的思政实践教学课搬到了“711”矿,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思政课,感受思政移动课堂的魅力。到达“711”矿后,刘敏老师首先带领同学们参观展厅、陈列厅并听取解说员讲解,随后进入报告厅开启现场授课。课堂上,在歌曲《祖国不会忘记》的烘托下,学生为“711矿人”画像。随后,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围绕“四个伟大”精神内涵,分别以讲解、情景剧、表演等方式,全方位生动立体地诠释了“711矿”故事所展现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深刻感悟了“711矿人”所体现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等伟大民族精神。最后,刘敏老师立足学生专业,切入教育家精神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如何以“四个伟大”精神引领师范生发展,引导同学们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移动课堂让他们全程沉浸式参与课堂,不仅对中国精神的理解更深刻,而且提升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
1934年11月13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汝城岭秀,国民党湘军62师2个旅尾随而至。红21师、红22师奋力阻击,国民党军遭到重创后狼狈退缩。第二天天刚亮,出身贫苦家庭的青年罗秀林上山割草,在坳下一个逮野猪的厂棚旁边,发现地上睡着一个人,身边放着的斗笠和草鞋里沾满了鲜血。罗秀林见状后,想到他可能是昨天战斗中负伤的红军战士,赶忙将昏迷的伤者叫醒。双方说明缘由后,罗秀林找来一些树枝茅草,把草棚遮掩得严严实实,以免被人发现。罗秀林随后跑回家中,在叔叔的帮助下,想方设法为这位红军战士问医疗伤。连续数天,挨户团四处搜捕红军战士,罗秀林冒着生命危险,机警应付敌人的严密搜查,每天早晚给红军送饭,送药,换药。几天过去了,这位红军战士的创伤在罗秀林的精心照顾下有了好转。红军战士不顾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就要动身追赶部队。罗秀林劝阻不了,于是把家里仅有的四筒米送给了这位红军战士,又亲自为他带路,穿过深山密林,走了一日两夜,终于在宜章县城赶上了部队。临别时,两人依依不舍,热泪盈眶。红军战士为了表达对罗秀林的感激之情
-
警惕!这些照片,别随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