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525心理健康节重磅来袭
-
团团节气站·小满:有点小满足,一切恰到好处
-
校园心声榜 | 声生不息·港乐不止
-
举办“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指导” 专题培训活动
-
5月20日上午,以彭连刚教授为组长的省职业院校实习实训(验)教学工作现场检查专家组一行四人,来我校检查实习实训(验)教学管理工作。党委副书记李国华,党委委员、组织人事处处长何忠雄,教务处、招就处、实训考证中心、各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陪同。李国华代表学校向专家组汇报了我校实习实训(验)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随后,专家组成员对我校实习实训(验)教学资料进行认真查阅,对我校顶岗实习生进行电话随机抽查访谈,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反馈会上,彭连刚对我校实习实训(验)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校党委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讲话精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良好,实习实训(验)规章制度健全、安全设施设备完善、管理科学规范,经费投入能保障安全生产,落实上级文件要求迅速,工作有成效。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体系,更新安全器材,制作安全标识,规范实训(验)教学台账,提升安全认识,加强安全管理。李国华代表学校对专家组指导的意见表示衷心感谢,指出专家的建议很到位很清晰
-
“从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开始,青年的身影不断出现在历史舞合上,为当时积贫积弱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到了今天,山河犹在,国泰民安,生逢盛世而身为‘后浪’的我们更应有所作为,不负前辈期待”——美教20级01班钟苑蓉。5月22日,我院召开“青年者 国之魂”主题班会,弘扬“五四”中国精神,增强爱国意识。
-
5月19日,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华亲赴资兴市三都镇流华湾达雅庭院写生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调研,看望、指导学校美术教育专业20级基地写生的全体师生。在自然气息浓厚的流华湾写生研学现场,处处都是“人在景中、景在画上、人景合一”的美丽乡村田园风光,师生们用灵动的速写、优雅的国画、酣畅的色彩记录下一个个美好的瞬间。张华置身其中,或驻足或附身或促膝,与同学们亲切地进行交谈,谈实践、谈感受,谈自然、谈创作等,张华温暖的问候、专业的术语、接气的点评,令学生心里感受到了无比的暖意。在达雅庭院,张华实地查看了师生写生实践教学情况,深入到学生宿舍,详细了解学生学习、住宿、安全及饮食情况。听取了带队负责人、专业老师、学生代表和基地负责人对此次写生实践教学的介绍、感受、收获等,共同探讨美术专业学术发展的方向。他对老师严谨的教学、学生的勤奋和基地的敬业给予了肯定,叮咛带队教师在开展写生实践教学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学生安全,并勉励学生珍惜艺术实践的机会,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绘画能力,听从安排顺利完成写生任务。他指出教育最重要的是
-
一支平均年龄33.5岁、教龄8.75年的教学团队,是如何在2021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荣获高职专业一组“教育与体育大类”一等奖第一名,又在湖南省国赛选拔赛中脱颖而出,最终斩获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呢?让我们走进湘南幼专这支铿锵玫瑰教学团队!她们,是高职学前教育领域的铿锵玫瑰。在专业建设工作中,她们细致敏锐,勇于担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们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在公私冲突之时,她们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她们,用勤奋和智慧谱写着高职学前教育工作的华章,她们就是湘南幼专的梁娟教学团队。该团队由梁娟、李艳旭、廖凤、石庆丽四位教师组成,无论在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还是在“三教改革”中,都展示“慈”“坚”“韧”特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积极投身到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等各项工作中,传承和发扬了“楚怡精神”。一、坚守教学一线——勤耕不辍从初出茅庐的新手教师到如今的国赛获奖教师,她们九年如一日坚守一线的。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她们会对着镜子每天日
-
校园风采丨湘南幼专艺术设计学院:舞动青春 灿烂人生
-
李嘉军,男,原湘南幼专2016届初等教育系D21班学生,现为嘉禾县普满乡中学副校长。自参加工作6年来累计支教21所山区小学,服务偏远山区儿童超过2000人,招募大学生志愿者超过450人。这些,都是弘毅支教教育扶贫项目队坚守五年的结果,也是发起人之一李嘉军的一份执着,正是因为这份执着,湘南大地的2000多位留守儿童才能切身感受与学习到优秀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6年8月,20岁的楞头小伙带着湘南幼专老师的敦敦教诲,走进了嘉禾县最偏远的泮头九年制学校,决心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去继续坚守那份信念,为山区孩子带去改变。发起弘毅支教项目,走遍湘南大地2015年,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10余名湖湘学子共同发起成立了公益支教组织“情系南岭公益联合会”,他们决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奉献和陪伴,引领更多的优秀大学生一同来呵护山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汝城县西边山支教点,有一个学生叫郑泽凯,因为年纪小和“语言不通”,和同学、老师们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