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
组织机构
院部设置
招生就业
校园文化
您的位置:  学校首页 > 新闻 > 学校新闻 > 正文
深耕沃土 静待花开 ——记湘南幼专驻桂东县桥头乡红桥社区乡村振兴工作队帮扶二三事
发布时间:2025-10-30 16:40   作者:管理员   来源:   分享到:

秋日巳时的湘南山区,晨雾还未尽散。10月29日,恰逢重阳节,也是10月的最后一个赶集日。“陈老,您今天下来赶集了吗?”这是湘南幼专派驻桂东县桥头乡红桥社区工作队员每到赶集日必打给监测户陈世通的一个电话问候。

十公里山路,丈量为民初心

今年80岁的陈世通老人,家住红桥社区刀背山组,是社区的监测户,儿子因智力二级残疾,常年在桂东县精神病医院;女儿外嫁江西,无法周全照料老父亲。老人腿脚不便,原来徒步赶集单程就需要3个多小时,一个来回就要半天。8月以来,随着腿痛加重,自己下山赶集已十分艰难。得知情况后,工作队员马展飞、杨跃峰、吴兴拎着买的新鲜瘦肉、豆腐和调料等物品,又踏上了通往陈老家那条来回10公里的山路。5月驻村以来,这条山路,他们已往返10余回。

1.jpg

2.jpg

陈老,我们给您带东西来了!”推开虚掩的木门,队员们熟练地将生活物资放进厨房,有的检查米缸存量,有的打开自来水龙头、看自来水是否正常,有的则陪老人聊起了家常。

3.jpg

辛苦你们咯,又跑这么远。”陈老用含糊不清的话语讲着客气,眼眶中闪着泪花。“吃杯茶吧,马队长?”,陈老拉着队长的手不肯放,生怕队员就要走似的。说着硬要去倒水,却发现没烧开水,于是工作队员又赶忙去烧起了热水......

刀背山”这条往返10公里的山路,弯多坡陡。队员们记得第一次入户时,发现老人吃的菜都是剩菜搭咸菜,行动缓慢又不能搬运重物。从此,每次上山都会带上一些新鲜菜。采购中,他们记得老人牙口不好,总挑最鲜嫩的瘦肉、豆腐;闲聊时,陈老又开心地提起了8月19日的事,这天,恰好是他腿痛加重前的一次赶集,在集市上购买了一台新电饭煲,“正愁怎样提回去,你们的电话就打进来了。”老人喝着茶,开心的说着。原来,这一天,工作队员们不仅将老人送回了家中,下山时,还耐心的教会老人如何使用新电饭煲。这使陈老印象十分深刻。

陈老坡下的“邻居”是去年患中风病的老村主任陈世久,他每每看到工作队看望陈老的身影,总会颤颤巍巍的朝工作队员们竖起大拇指。

七小时奔波,展现育人本色

与此同时,另一户监测户陈明红家的情况,同样牵动着工作队员的心。

4.jpg

工作队与社区干部入户监测户陈明红家中

陈明红的丈夫去年意外去世,留下她独自照料两个儿子和年迈的父母。工作队第一次走访时,就发现了这个家庭的又一困境——次子小陈的心理健康问题,因长期与同学相处问题上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现已有多日请假在家,不愿去上学。

孩子不能辍学!”马队长严肃的说。7月18日,他们自掏腰包垫付医药费,由队员杨跃峰驾车,带着陈明红及小陈前往七小时车程外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青少年心理健康科进行检查治疗。一路上,队员们变着法子开导孩子。在医院,他们陪着小陈做完全部检查;返程前,还特意带他们去吃饭,买了孩子最爱吃的面包、零食。

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有困难,我们一起解决。”返回途中,马队长轻声细语。

此后,工作队多次上门,一面做小陈的思想工作,一面积极与学校沟通,为他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渐渐地,孩子脸上有了笑容,终于重返校园。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弯弯山路上,入户走访中,三个身影坚定前行。每到一户,他们都会耐心询问农户家中生活、就业、健康和产业发展等情况。同时,也“回收”农户家中“滞销”的“土特产”,如茶叶、土鸡蛋、红薯、橘子等,朴实热情的乡亲们开始都不愿收钱,工作队员们总要“闪、转、腾、挪”打太极般的好几个回合,才能让乡亲们安心把钱收下。今年10月,工作队积极响应湖南省“消费帮扶金秋行动”,为尽快达成订购,将资金送到农户手中,他们奔波于驻村点到学校往返的500多公里路程,此举也得到学校大力支持。最终,成功订购了茶叶一百多斤,价值两万余元。

近日,农户陈观华的“鲤想桥头”农庄即将开业,在驻村工作队的精准帮扶下,即将成为当地新的网红打卡点。这背后,是驻村工作队的“文艺赋能”。他们巧妙运用自身优势,将音乐、舞蹈和墙绘化作宣传媒介,为这家网红农庄精心造势。艺术的种子在桥头生根发芽,不仅扮靓了村庄,进一步激发了乡亲们致富的激情,也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也许,在这片土地上,还有很多陈世通、陈明红需要帮助。马队长说,他们作为新一轮到社区驻村的工作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不管手上的任务多紧,脚下的路多曲折多陡峭,工作队都会把“做实群众工作”扛在肩上,记在心里,每一步都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

深秋的桂东,暮色四合。桥头的傍晚也总会带着一种将近未尽的诗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暖心故事,如同涓涓细流,最终汇入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壮阔江河。他们或许微小,却映照出时代的波澜;他们或许平凡,却为宏伟蓝图写下了最生动、最温暖的注脚。民族的复兴,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由千千万万人的奋斗与幸福编制而成。(供稿:吴兴 马展飞 杨跃峰 编辑:刘贵雪 一审:曹艳华 二审:王资生 终审:史凌云)

地址:郴州市南岭大道180号  
电话:0735-2295666(招生就业)  0735-2357828(办公室) 
湘ICP备20001847号-1
邮编:423000           联系邮箱: contact@xnyesz.com